黄网站免费线观看免费

 首(shou)頁 | 建設動態(tai) | 通知公告(gao) | 政策指導 | 理論探討 | 申報材料 | 建(jian)設(she)專(zhuan)欄 | 監控專欄 | 工作簡報 | 資料下載 | 它山之石 
首頁 > 黃網站免費線觀看免費: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專欄 > 它山之石 > 正文           ★★★
以改促變謀發展,深度合作促提升
文章來源:<a href='/ShowCopyFrom.asp?Cha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2-07-10 18:17:37
     隨著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步伐的加快,濱州職業學院不斷探索創新校企合作的體制機制,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各二級學院在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實驗實訓基地共建與人才共育等方面 “開門開放,多元多樣”,有的業已突破“堅冰”,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一、校企雙向嵌入,實現資源共享、人才共育,雙方共贏
      1.“請進來,建校中廠;走出去,建廠中校”,實現校企人才共育。機械工程學院主動聯系企業,深化校企合作。請進來,利用學院實訓基地,與濱威活塞公司聯合建設生產流水線,與山東唐駿歐鈴有限公司建設“唐駿歐鈴汽修實訓室”,通過人才培養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走出去,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學生到周邊汽車4S店進行(xing)實(shi)訓,聘(pin)請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指導教師,進行(xing)實(shi)踐教學(xue),解決了(le)教學(xue)資源投入大、設(she)備不足的問題,實(shi)現了(le)學(xue)生預就(jiu)業。
      2.“政府、企業、學校”深度合作,用“創新工作室”,搭建技術研發和服務平臺。為激發學生的潛力,2005 年(nian)始,信息工程學(xue)(xue)院(yuan)(yuan)就(jiu)組建了(le)以軟件項目開(kai)發為主要(yao)方(fang)(fang)向的(de)Beans Studio(創新工作室(shi)(shi)),確立(li)了(le) “逐千里(li)(li)驚(jing)濤,育(yu)萬(wan)里(li)(li)歸雁(yan)”的(de)管理理念,取得了(le)累(lei)累(lei)碩果。近(jin)期,該院(yuan)(yuan)整合(he)(he)工作室(shi)(shi)資源與五家單位聯合(he)(he)成(cheng)立(li)濱州(zhou)職業學(xue)(xue)院(yuan)(yuan)信息技(ji)術服務中心,與彭李街道辦(ban)事處聯合(he)(he)北京鼎盛佳(jia)映(ying)文化(hua)(hua)傳播有限(xian)公(gong)司(si)成(cheng)立(li)影視傳媒基地,打造(zao)政(zheng)府、企業和學(xue)(xue)校三方(fang)(fang)合(he)(he)作的(de)濱州(zhou)文化(hua)(hua)傳播、人才(cai)培(pei)養搖籃。
      3.適應崗位需求,“一線三點”構筑人才培養體系,強化學生技能培養。會計學院通過問卷調查、電話訪談與現場調研等方式對企業會計的人員分布與崗位能力進行深入調研、科學分類,把人員需求定位為初級會計人員、高技能型會計人員與財務決策人員三個層次,構建了能力本位為 “一線”專業課程體系,選取與會計崗位關聯度較高的銀行、保險、證券為“三點”,加強就業能力拓展課程建設,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4.行業企業合資參股,成立董(理)事會。為了更好地推進校企之間的合作,激活辦學活力,吸引多元參與辦學,各二級學院建立了董事會或理事會,以現代紡織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生物技術及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等重點專業為試點,采用合資、參股等形式,與政府職能部門、企業、行業等一起成立董事會;會計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等與行業密切合作,成立理事會。在董(理)事會框架下開展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教育教學改革等,統籌規劃人、財、物。學校制定制度協調現行體制與董(理)事會間的關系,實現人員深度融合,確保獨立運行。
      二、校企深度合作,人員互派,柔性引進,師資隊伍建設有了新的突破
      1.以校企融合為切入點,建設專兼結合的教師團隊。各教學單位以骨干高職院校建設為契機,以校企雙方合作的共贏點為切入點,與綠都安特、盟威集團、濱州魏棉、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和濱州市人民醫院等100 余家(jia)企事(shi)(shi)(shi)業單(dan)(dan)位(wei)深度(du)合作(zuo),聘請(qing)了200名具(ju)有(you)豐富實踐經(jing)驗的企事(shi)(shi)(shi)業單(dan)(dan)位(wei)能工(gong)(gong)(gong)巧匠(jiang)與工(gong)(gong)(gong)程技術人員擔任兼職(zhi)教(jiao)(jiao)師,從(cong)事(shi)(shi)(shi)實踐教(jiao)(jiao)學工(gong)(gong)(gong)作(zuo),充實了教(jiao)(jiao)學力量,彌補優化了師資結(jie)構。輕紡化工(gong)(gong)(gong)學院兼職(zhi)教(jiao)(jiao)師侯(hou)運池,犧牲個人休息時間,不計(ji)報酬,帶(dai)領所在單(dan)(dan)位(wei)8位(wei)工(gong)(gong)(gong)友維修了紡織專業損壞的實訓設備,“我要(yao)對得起學生”一句樸實無華的語言道(dao)出了侯(hou)老師優秀的道(dao)德品質。
     2.兼職教師與中青年教師培養力度進一步加大,綜合素質與教學能力明顯提高。教學單位通過兼職教師資源庫建設、專兼職教師一對一結對幫扶、人才培養方案研討會、教研活動與青年教師培養導師制等方式,強力拉動教師教學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青年教師導師制培養以“聽課督導”為主要手段,強化了教學效果反饋與基本功訓練,青年教師思想水平與教學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實行專兼教師“AB角(jiao)”補位,理(li)論教學(xue)與實(shi)踐教學(xue)效果雙提(ti)高(gao)。會計學院充分發揮企業一線能工巧匠實踐能力強和專任教師理論水平高、教學組織能力強的優勢,確定了課程理論模塊專任教師為A角進行(xing)知(zhi)識講授(shou),企(qi)業一(yi)線能工巧匠為B角進行(xing)實踐教學的(de)組織(zhi)形(xing)式,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效果的(de)雙提高(gao)。
      4.企業研修得以落實,專任教師實踐技能得以提升。生物工程學院張柱歧等4名(ming)教師(shi)以“準(zhun)員工”的(de)身份進(jin)入綠都藥業(ye)研(yan)(yan)修(xiu)鍛煉,嚴格(ge)執行企(qi)業(ye)管理(li)制度,在生產(chan)一(yi)線真刀(dao)真槍(qiang)搞生產(chan),學到(dao)了新技(ji)術,4名(ming)教師(shi)吃苦耐勞、敬(jing)業(ye)愛崗的(de)精神得到(dao)研(yan)(yan)修(xiu)單位(wei)領導與(yu)同事們的(de)一(yi)致(zhi)好評。建筑工程(cheng)學院(yuan)依托濱州鑫星置業(ye)有(you)限(xian)公司(si),建立了企(qi)業(ye)研(yan)(yan)修(xiu)站,采用(yong)專業(ye)大類接近(jin)教師(shi)集體研(yan)(yan)修(xiu)的(de)辦(ban)法(fa),較(jiao)好地將(jiang)教師(shi)的(de)研(yan)(yan)修(xiu)任務與(yu)現場施工結(jie)(jie)合起來,研(yan)(yan)修(xiu)教師(shi)團結(jie)(jie)協作,與(yu)企(qi)業(ye)技(ji)術人(ren)員結(jie)(jie)對幫助,實踐技(ji)能有(you)了明顯(xian)進(jin)步。
      三、堅定不移抓教改,提升質量求突破
      1.打破學科界限,借助“平臺”育人才。建筑工程學院在2010級各專業(ye)施行“分段式(shi)教學(xue)(xue)模式(shi)”,探索和教學(xue)(xue)資源(yuan)庫建(jian)設的同時,把建(jian)筑工(gong)程類專業(ye)核心(xin)課(ke)程整合(he)為(wei)5~6門;按照建(jian)筑工(gong)程施工(gong)季節特點和企業(ye)實際需求(qiu),引入(ru)3個(ge)現場施工(gong)項目,搭建(jian) 3個(ge)教學(xue)(xue)平臺,打破了傳統教學(xue)(xue)模式(shi),教師從中提煉出具體任務(wu),將(jiang)任務(wu)融(rong)入(ru)專業(ye)核心(xin)課(ke)程教學(xue)(xue)中,用任務(wu)組織教學(xue)(xue),將(jiang)課(ke)程改革全面推(tui)向深入(ru)。
      2.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構建與專業課相適應的教學體系。基礎課教學部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構建適應國家骨干院校建設的公共課程體系”為主題,將“搭建適應專業建設的公共基礎課教學平臺,為專業建設服務”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競爭力”為基本任務,充分發揮課堂、第二課堂與社會“三個課堂”的作用,形成了職業核心能力、語文、數學、外語、體育5個公共基礎(chu)課課程群,探索出了一條提高(gao)學(xue)生(sheng)人文素(su)質,培養高(gao)素(su)質 ‘職業(ye)人’的成功(gong)之(zhi)路(lu)。
       3.“三課一體”構建與專業課相適應的教學體系。社會科學部以院級立項課題《思政課“三課一體”教學體系研究》為主線,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將實踐教學落到了實處,任課教師按計劃進行實踐教學,增強了實踐教學效果。
      4.先行先試,“項目化教學”成效顯著。社會科學部以競賽活動為載體,總結出了“問題主線式教學法”,思法課程總結出“案例教學法”,心理類課程總結出“先行后知”體驗式教學方法,以“知識樹”的形式前移學科知識梳理和準備,學生在與教師的交流中分享個人體驗,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
      5.以“項目為載體”,實現能力培養與崗位需求的對接。生物工程學院在全面總結小班制項目化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行小班制教學組織形式變革。教學以“項目為載體”,通過綜合分析學生就業崗位能力需求,總結出了“走出教室練,進入項目干,跟著企業走,隨著季節轉”的教學理念,在人才培養中實現了學生能力培養與就業崗位能力需求的深度對接。
      6PBL(問題(ti)引導教(jiao)學(xue))教(jiao)學(xue)模式(shi),讓學(xue)生在“仿真工(gong)作情境(jing)”得到職業能力提升。護理學院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與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方法,采用PBL(問(wen)題引導教(jiao)學(xue))教(jiao)學(xue)改革,用(yong)情(qing)景式、劇本式等教(jiao)學(xue)手段。根據臨(lin)床(chuang)護(hu)(hu)理(li)情(qing)境(jing)設計情(qing)境(jing)教(jiao)學(xue),按照“展示病(bing)例→病(bing)例分(fen)析→找出健康(kang)問(wen)題→選擇護(hu)(hu)理(li)措施→制訂護(hu)(hu)理(li)方案(an)→實施方案(an)→觀(guan)察、記錄→分(fen)析評價(jia)”的護(hu)(hu)理(li)工作流程(cheng)組織實施。利用(yong)校內臨(lin)床(chuang)護(hu)(hu)理(li)實踐基地(di),模擬各種臨(lin)床(chuang)護(hu)(hu)理(li)情(qing)境(jing),讓(rang)學(xue)生在真實的職(zhi)業環境(jing)中認識(shi)工作任務和培養職(zhi)業能力。
      7.探索能力遷移教學模式,著力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為實現學生技能與崗位需求“零對接”,醫療學院以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為試點,聘請行業、企業專家深度參與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在口腔醫學基礎課中增加素描和雕刻知識模塊,旨在通過能力遷移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拓展學生職業技能,實現了校內“院、院教學資源共享”,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了職業技能培養。
      四、技能大賽蔚成風氣,學風建設與考核模式有了新的突破
      1.攻堅克難,唯旗是奪,山東省技能大賽創造佳績。機械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4個二級(ji)學院(yuan)參(can)加(jia)(jia)了2011年山(shan)東省(sheng)職(zhi)業院(yuan)校(xiao)技能大(da)賽(sai)(sai)全(quan)部6個項(xiang)目的(de)比賽(sai)(sai),獲(huo)(huo)得了2項(xiang)二等獎(jiang)、4項(xiang)三等獎(jiang),是(shi)我院(yuan)參(can)加(jia)(jia)省(sheng)賽(sai)(sai)以來獲(huo)(huo)獎(jiang)最(zui)多的(de)一次,是(shi)全(quan)省(sheng)參(can)加(jia)(jia)所有比賽(sai)(sai)項(xiang)目并(bing)全(quan)部獲(huo)(huo)獎(jiang)的(de)6所高(gao)職(zhi)院(yuan)校(xiao)之一。
      2.以賽促教,以賽促改,考核方式得到根本改變。生物工程學院在強調學生理論學習與動手能力訓練相結合的同時,注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團隊協作等能力的培訓,改變原有課程考核評價方法,將過程考核所占分值提高到課程總成績的80%,期末考試(shi)閉(bi)卷占20%,學(xue)生學(xue)習的紀律性和(he)自覺性明顯(xian)提高。(濱(bin)州職業學(xue)院祁(qi)英(ying)華、陳興軍供稿)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2010-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登錄入口
    版權所有 山東職業學院.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專題網